上饶人事考试网 www.china-tcef.com 1.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:
A.宏观经济主体 B.微观经济主体
C.宏观经济客体 D.微观经济客体
2.“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”出自《孔子家语》,如果将其与经济学原理对应起来,下列能解释该句的是:
A.沉没成本 B.需求缺乏价格弹性
C.边际效用递减 D.机会成本
3.“市场失灵”是指:
A.市场没有达到可能达到的最佳结果
B.市场没能使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
C.市场未能达到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
D.以上三种都是
4.“热的时候泼冷水,冷的时候添把柴,逆水行舟,熨平波动”,这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起的作用。由此推断,下属正确的陈述是:
A.政府作为“看不见的手”始终在影响经济环境
B.在政企分开的改革时代,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是不理智的
C.政府作为“看的见的手”应该而且可以影响经济环境
D.一个地区的经济环境只能靠政府的力量予以干预
5.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,国家对经济生活实行干预和调节,其实质是:
A.消除经济?;?/p>
B.促使社会经济增长
C.加强垄断资本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
D.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
1.【答案】B。解析:经济主体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能够自主设计行为目标、自由选择行为方式、独立负责行为后果并获得经济利益的能动的经济有机体。从一般理论分析,经济主体包括三类: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等经济组织、个人或家庭消费者一级、作为经济调控主体的政府,但是在微观经济学看来,个人(及其所在的家庭)和企业才是社会中经济活动的最直接承担者,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,微观经济学眼中的经济主体是个人和企业。宏观经济主体是政府。经济客体指的是经济主体活动的对象,即商品和服务。故本题答案为B。
2.【答案】C。解析:“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”意思是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,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,时间一长,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,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,体现的是“边际效用递减规律”,即在一定时间内,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,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,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,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,但物品的边际效用有递减的趋势。故本题选C。
3.【答案】D。解析: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。因此,A、B、C选项都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。故本题答案为D。
4.【答案】C。解析:从“热的时候泼冷水,冷的时候添把柴,逆水行舟,熨平波动”得到政府只有在经济过热或者不太景气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调节,且这种调节是看得见的,因此,政府作为“看得见的手”能够影响经济环境,C项说法正确,A项错误。BD说法错误。故本题答案选C。
5.【答案】D。解析:国家作为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代表,采取各种措施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,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,这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。故本题选D。
相关推荐:三支一扶考试内容-公基模拟试题(4月27日)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